2020-06-17
台湾本土最大的美食评论网站爱评网在前天推出了官方的 iPhone 软体,并攻佔了台湾区 App Store 的付费下载第一名,虽然有乍看不错的成绩,但在 App Store 上的评论却也充满不少负评。本篇文章笔者将探讨其设计上可能的改进方向,并且如何能符合 iPhone 的使用者习惯。
iPeen 2.0关于 iPeen 2.0 的应用程式介绍,可以参考 本部落格作者 fOx. 的介绍 ,软体目前已经在 App Store 上架,收费为 0.99 美元。
而进入软体之后,随即出现画面要求使用者登入爱评网的帐号,而没有帐号的使用者也可以在 iPhone 上直接注册帐号。
根据其下面的说明文字所叙述,
这句乍看之下很有道理的话,却是有着盲点。首先,所谓的客制化推荐应该是根据使用者的过往资料所分析出来的推荐内容,对于 iPeen 网长期的使用者来说,这样的功能的或许确实会有帮助,但是对于初次使用的使用者而言,他们没有过往的历史分析资料,这样的功能就帮不太上忙,反而是造成使用者的困扰。至于个人资料收藏则是可以直接透过 iPhone 的内部空间储存,也没有必要强迫使用者要上网注册帐号。
笔者的想法是, 线上服务的 iPhone 客户端的同步功能应该是一个选择而非强制规定 ,让有兴趣的重度使用者自由选择是否要同步线上的资料。
像是 aNobii 这个线上书籍收藏网站便是个很好的例子,下图是该网站的 iPhone 应用软体,使用者可以在未登入的情况下使用搜寻书籍资料的功能,只有当使用者点到左上角的 Login 或者是下方的 Wishlist 等分页才会开启登入画面。
而当使用者登入成功后,便会进入到软体的第一个分页,也就是「肚子饿啦」这个随机推荐的功能。只需要摇晃手机,软体便会自动推荐附近的餐厅给使用者参考。
这功能的确是十分的有特色,充分的活用了 iPhone 的硬体感测装置,但仔细思考,这样的功能真的有必要吗?对于肚子饿的使用者而言,他是希望反覆摇动 iPhone 来看不同的餐厅推荐,还是直接列出附近的推荐餐厅呢?
虽然 iPhone 提供了许多新的互动方式,像是多点触控、六轴加速度感应等功能,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在所有的软体中都要使用这些新奇的硬体功能。 在开发软体的过程中,开发者不能只是专注于技术以及平台的功能上,必须要仔细的思考使用者的情境来做出好用的软体而非譁众取宠的功能。
若是 iPeen 2.0 首页若是换成如下图 Gowalla 的「附近景点推荐」或是类似的资讯显示,相对可以提高可用性。
当使用者準备来搜寻附近的美食时,会看到以下的画面。使用者可以自行在搜寻框中输入关键字,或者是在下方的系统预设关键字中选择,并进行搜寻。
然而,当我们使用 iPhone 的内建软体时,像是 iPod 的专辑列表这样类似的资料显示及搜寻功能:
注意到了吗? 下方的表格应该是用来显示搜寻的结果而非搜寻的选项 ,当使用者找不到合适的结果时便会向上寻找搜寻功能,而当点击搜寻框时,则是会将搜寻框移到画面的最上方,并显示搜寻、取消的按钮,而在使用者输入时将按钮隐藏,这点与 iPeen 2.0 直接将按钮显示在选单上是不同的。
像是 Facebook 也是透过同样的模式处理其搜寻功能,额外的搜寻选项也是当使用者点击搜寻框后会才会出现。
当使用者无法将过去的 iPhone 使用习惯套用到新的软体时,必然会感受到这个软体的设计不良。 这种设计不良并不是来自于粗糙的视觉呈现,而是来自互动上与记忆中模式的不同。
繁琐的提示当我们再次的想要开启 iPeen 2.0 软体来查询附近的餐厅时,需要作几次点击呢?
如上图,必须透过三个画面的切换使用者才能够进入搜寻功能,而前面两次的点击显然明显是多余的,只会徒增使用者的不耐。
参考 iPhone OS 的作法,这种跳出的画面只会用在发生错误或是重要的资讯显示、或是确认一些重大的操作,而非用作一般的常态资讯显示。
iPhone 的介面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便是要让使用者能够轻易使用并给予最大的自由弹性 ,除非必要,否则要尽量减少对使用者干扰及影响。
结论软体的设计是 iPhone 应用程式最重要的一环,毕竟唯有方便好用的软体才能吸引使用者,并且为 iPeen 网站带来更多的流量。考量到 iPeen 2.0 是付费的软体,这些介面设计上的缺点自然会遭到付费使用者批评,甚至是要求退费。
无论如何,iPeen 2.0 的推出的确是台湾网站进军 App Store 的很好案例,透过 iPhone 平台的推广,iPeen 的网站本身也能够获得更多使用者。只要 iPeen 愿意继续努力改进介面的易用度,透过 iPeen 在台湾累积已久的美食资料库,笔者相信这个软体必定能够在 App Store 上闯出一番成绩。